大同上郭都堂子声

· 江源
唐室汾阳第一功,今看孙子有馀风。 激扬千里冰霜肃,坐镇三边节钺雄。 胡虏破除谈叹里,谟谋出入庙堂中。 圣明有待虚东阁,谁谓姬公久在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同: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 郭都堂子声: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士人的儿子。
  • 汾阳:地名,今山西省汾阳市,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故乡。
  • 馀风:余风,指先辈的风范或影响。
  • 激扬:激励振奋。
  • 冰霜肃:比喻严肃或严酷的气氛。
  • 坐镇:驻守,镇守。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泛指边疆。
  • 节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的符节和斧钺,这里指军事权力。
  • 胡虏:古代对北方边疆民族的蔑称。
  • 破除:消除,解决。
  • 谈叹:谈论和叹息,指处理事务。
  • 谟谋:策略,计谋。
  • 出入:指参与和影响。
  • 庙堂:指朝廷。
  • 圣明:指皇帝。
  • 有待:需要,期待。
  • 虚东阁:东阁,指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虚,空缺。
  • 姬公:指周公,周朝的重要政治家,这里可能比喻当时的某位重要官员。
  • 久在东:长期在东方,可能指长期在边疆或外地任职。

翻译

在唐代,汾阳的郭子仪功劳最大,如今看他的孙子,依然有着先辈的风范。他激励着千里之外的士兵,使冰霜般的严肃气氛弥漫,镇守着三边,手握重兵,威风凛凛。在谈论和叹息之间,他消除了胡虏的威胁,他的策略和计谋在朝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皇帝期待着他的归来,填补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谁说姬公会长期在东方边疆呢?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郭子仪的孙子继承了先辈的英勇与智慧,不仅在边疆镇守有方,而且在朝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诗中通过对比郭子仪的历史功绩与其孙子的现实表现,展现了家族荣耀的传承。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朝廷重用贤能的期待,以及对边疆英雄归来的渴望。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