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竹
渭川半亩西园竹,远比猗猗在淇澳。
和烟带雨初移来,一片鸣珰响清玉。
出林新长万琅玕,阶前日日报平安。
箨龙满地碍行径,飕飕风动生清寒。
雅性从来无所好,独爱此君频索笑。
呼童汲水煮新茶,坐对吟诗更奇妙。
汝生气味同吾人,德音自是吾嘉宾。
虚心直节每相许,岁晚为我添精神。
垂垂拟结千年实,凤鸟飞来还恣食。
等閒月下有人过,乞与回仙制长笛。
露华如洗翠作丛,铿金击石声摩空。
出门如见此君在,犹愧当年卫武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渭川: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猗猗:形容植物茂盛。
- 淇澳:淇水之滨,古代以产竹著称。
- 鸣珰:古代妇女所佩的玉制装饰品,此处比喻竹叶声。
- 琅玕:美玉,比喻竹子。
- 箨龙:竹笋的别称。
- 飕飕:形容风声。
- 索笑:寻求乐趣。
- 德音:美好的名声或言语。
- 虚心直节:比喻人的品德,虚心且有坚定的节操。
- 垂垂:渐渐。
- 凤鸟:传说中的神鸟,比喻吉祥。
- 回仙:指仙人,传说中能制笛的仙人。
- 铿金击石:形容声音响亮。
- 卫武公:春秋时期卫国的贤君,以德治国,此处比喻品德高尚。
翻译
在渭河边有半亩西园的竹林,远看比淇水边的竹林还要茂盛。 和着烟雾与雨水,新移来的竹子,一片竹叶声如同玉石般清脆。 新长出的竹笋遍布地面,每天都在报告平安。 竹笋满地,阻碍了行走的小径,风吹过时带来清寒。 我向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唯独对这竹子频繁地寻求乐趣。 呼唤童子汲水煮新茶,坐着对竹吟诗更是奇妙。 你的气息与我相似,美好的名声自然是我尊贵的宾客。 虚心且有坚定的节操,总是被赞许,岁末为我增添精神。 渐渐地想要结出千年的果实,凤凰飞来还会尽情享用。 等闲时月下有人经过,我愿意为仙人制作长笛。 露水如洗,翠绿成丛,声音响亮如同敲击金石。 出门仿佛见到这竹子在,仍然惭愧当年未能如卫武公那样高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西园竹林的生机与清雅,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竹叶声比作鸣珰响清玉,将竹子的生长比作报告平安,将竹子的品德比作虚心直节,形象生动。结尾处提及卫武公,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