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分韵得红字二首

霄汉功名志未伸,便从岩穴问通津。 江东国士无双士,林下閒人见一人。 门近清淮多白鸟,堂开绿野断红尘。 五千书卷床头在,旧业弓裘未是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夕:指元宵节。
  • 分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选定一个字为韵,大家分别以此韵作诗。
  • 霄汉霄(xiāo)汉:云霄和天河,指极高的天空,也比喻朝廷或京都。这里指高远的志向。
  • 岩穴:山洞,这里指隐居之地。
  • 通津:交通要道,常比喻显要的地位或出仕为官的途径。
  • 江东国士:江东地区出类拔萃的人才。江东,长江以东地区。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
  • 无双士:独一无二的人。
  • :这里指山林,隐居之所。
  • 閒(xián)人:清闲自在的人,这里指隐士。
  • 清淮:清澈的淮河。
  • 绿野:绿色的田野,代指幽美的田园。
  • 红尘:指人间世俗社会。
  • 弓裘:“弓冶箕裘”的略语。《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后以“弓裘”比喻世传的事业或家业。

翻译

在高远仕途上建立功名的志向还未实现,于是便到隐居之地去探寻入仕的途径。江东有那独一无二的杰出人才,而在山林之中清闲的隐士里我算是一个。家门临近清澈的淮河,有许多白色的鸟儿盘旋;厅堂面对着绿野,隔断了世俗的纷扰。床头摆放着五千卷书籍,家中世代相传的旧业尚存,其实算不上贫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开篇“霄汉功名志未伸,便从岩穴问通津”,直白地写出自己求取功名未遂,打算另寻出路,流露出不得志的郁闷与急于找到方向的急切之情。中间两联“江东国士无双士,林下閒人见一人”,运用对比,将世间杰出人才与自己这隐居的闲人相对照,透露出自谦又有些无奈的情绪;“门近清淮多白鸟,堂开绿野断红尘”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田园画面,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诗人隐居时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远离尘世喧嚣的洒脱。尾联“五千书卷床头在,旧业弓裘未是贫”则体现出诗人的豁达心态,即便功名未就,仍认为丰富的书籍和世代家业是宝贵财富,算不上贫穷,表明诗人重视精神富足与家族传承。整首诗叙事、抒情、写景相互交融,情感真挚深沉又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境遇和精神境界 。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