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外纪

伊耆蓺五榖,有熊占斗纲。 人文一以著,尧舜垂衣裳。 夏忠商尚质,周文郁有光。 绳绳隆治道,国祚绵且昌。 春秋互征伐,七雄争暴强。 嬴秦窃神器,再传二世亡。 仁义弃不施,吁嗟良可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耆: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被认为是农业的创始人。
  • 蓺:种植。
  • 五榖:指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即稻、黍、稷、麦、豆。
  • 有熊: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黄帝的别称。
  • 占斗纲:指观测星象,制定历法。
  • 人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
  • 尧舜:古代的两位圣明君主。
  • 垂衣裳:比喻无为而治,即不需亲自劳作,国家自然治理得当。
  • 夏忠商尚质:夏朝崇尚忠诚,商朝崇尚质朴。
  • 周文郁有光:周朝的文化繁荣,光彩夺目。
  • 绳绳:连续不断的样子。
  • 隆治道: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和道路兴盛。
  • 国祚:国家的命运。
  • 春秋:指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以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为特征。
  • 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的诸侯国。
  • 嬴秦:指秦国,秦始皇的姓氏为嬴。
  • 神器:指帝王的权力象征,如玉玺等。
  • 再传二世:指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继位,秦朝只传了两代。
  • 吁嗟:叹息声。

翻译

伊耆种植五谷,有熊观测星象制定历法。人类文明因此得以显著发展,尧舜时代无为而治,国家自然治理得当。夏朝崇尚忠诚,商朝崇尚质朴,周朝的文化繁荣,光彩夺目。治理国家的方法和道路连续不断,国家的命运绵延且昌盛。春秋时期各国互相征伐,战国七雄争霸,暴强横行。秦国窃取了帝王的权力象征,但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他们抛弃了仁义,真是令人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从伊耆、有熊到尧舜,再到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政治特点,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和秦朝的短暂。诗中,“伊耆蓺五榖,有熊占斗纲”描绘了古代文明的萌芽,“尧舜垂衣裳”则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后文通过对各朝代特点的概括,如“夏忠商尚质,周文郁有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最后对秦朝的批评,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