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过山庄

背依丛竹面清溪,茅屋萧疏类瀼西。 儿子社钱无用觅,田家秋酿且相携。 梁间已去将雏燕,阶下新行傍母鸡。 一束荆薪兼蕴火,不愁山路夜归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分为春社和秋社。
  • 瀼(ráng)西:地名,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 ),杜甫曾居于此,这里借指清幽僻远的居住之地。
  • 社钱:旧俗祭祀社神时每户分摊的费用 。
  • 蕴火:蓄火,谓燃料充裕,可以久燃不灭。

翻译

这座山庄背后靠着一丛翠竹,面前流淌着清澈的溪流,那茅草屋稀稀落落,有点类似于瀼西那般清幽偏远的地方。农家孩子不用去寻找祭祀社神的费用。大家带着自家秋天酿制的美酒相聚在一起。屋梁间带着雏鸟的燕子已经飞走了,台阶下面新孵出的小鸡正紧紧跟着母鸡行走。带上一束柴禾和可以持续燃烧的火种,就不用担心夜晚走山路会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社日时山庄的宁静祥和景象。开篇勾勒出山庄清幽的环境,自然而质朴。诗中描写儿子不必找寻社钱,人们带着秋酿相聚,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轻松与惬意,邻里之间和谐的氛围也跃然纸上。通过“梁间已去将雏燕,阶下新行傍母鸡”,一去一来,一动一静,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自然更迭,增添了乡村生活的生机。结尾“不愁山路夜归迷”,既呼应了前文欢快的聚会场景,也体现出乡村人们内心的坦然与安定 ,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质朴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营造巧妙,仿佛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风俗画徐徐展开。

吴稼竳

明浙江孝丰人,字翁晋,吴维岳子。以父任为郎,官至云南通判。以诗见称于王世贞,与吴梦旸、臧懋循、茅维称四子。工乐府。有《元盖副草》。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