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齐桓假仁义,晋文亦如之。 纷纷战国君,剧戏真小儿。 美哉汉东平,为善日孳孳。 三监与七国,国亡身亦隳。 李唐不足道,诸王恣豪痴。 淫荒讵知耻,俗乐手所持。 嗟予固无似,嗣秦沗藩维。 愿言崇令德,刘苍其我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齐桓:指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 假仁义:假装仁义。
  • 晋文: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 剧戏:比喻行为轻率,不严肃。
  • 汉东平:指汉朝的东平王刘苍,以德行著称。
  • 孳孳:勤奋不懈的样子。
  • 三监:指西周初年设立的三个监国,即管叔、蔡叔、霍叔。
  • 七国:指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中的七个王国。
  • :毁坏,灭亡。
  • 李唐:指唐朝。
  • 藩维:指诸侯国。
  • 令德:美德。
  • 刘苍:汉朝东平王,以德行著称。

翻译

齐桓公假装仁义,晋文公也是如此。那个时代的战国君主们,行为轻率如同儿戏。赞美汉朝的东平王,他日日勤奋于行善。西周的三监和汉朝的七国,最终国家灭亡,自身也毁灭。唐朝的诸王不值得一提,他们恣意豪放,沉迷于荒淫,不知羞耻,沉迷于俗世的享乐。我自叹不如,继承秦国的诸侯地位,深感惭愧。我愿努力培养美德,以刘苍为我的榜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仁义道德的追求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中,作者批评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假仁义,以及战国时期君主的轻率行为,赞美了汉东平王的德行。通过对三监、七国和李唐诸王的对比,作者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愿意学习刘苍,努力培养美德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道德追求。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