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乃治。
武王资十乱,承商履天位。
嗟彼夘金刀,凭谁和鼎味。
创始藉萧曹,守成推丙魏。
李唐虽小康,贤才亦云萃。
杜房兼宋姚,绳绳赖无坠。
我思古良臣,班班犹可记。
相望佐无为,诸公真了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夘(mǎo):古代指卯时,即早晨五点到七点。
- 金刀:此处可能指古代的金属刀具,或象征权力。
- 和鼎味:调和鼎中的味道,比喻治理国家,调和各种利益和矛盾。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汉初的两位重要政治家。
- 丙魏:指丙吉和魏相,汉代两位贤相。
- 杜房兼宋姚:指唐代杜如晦、房玄龄、宋璟、姚崇,均为唐朝的贤相。
- 绳绳:连续不断的样子。
- 无为:道家的政治理念,指不妄为,顺应自然。
翻译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因此得以治理。武王依靠十位辅佐之臣,继承商朝登上天子之位。唉,那些在早晨使用金刀的人,谁能调和国家的利益和矛盾呢?创立基业依赖萧何和曹参,守成则推崇丙吉和魏相。李唐虽只是小康,但贤才也聚集了不少。杜如晦、房玄龄、宋璟、姚崇等人,他们的贡献连续不断,未曾坠落。我思念古代的良臣,他们的名字仍然可以被记住。他们相互辅助,无为而治,诸位贤臣真是完成了大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贤臣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理想人才的向往。诗中列举了从舜、武王到李唐时期的众多贤臣,强调了他们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贤臣,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调和国家矛盾、推动国家发展的贤才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