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长芦先生

十年相见倍相亲,风表依然道义存。 几忆趋庭陪鲤对,无缘缩地拜龙门。 停杯慷慨论前事,抚剑踟躇感旧恩。 一别重逢更何处,雁声东下海云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表:风度仪表。
  • 趋庭:指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古代臣子见君主或下级见上级时的礼节。
  • 鲤对:指孔子与其子孔鲤的对话,后泛指儿子对父亲的回答或教诲。
  • 缩地:神话传说中改变地形的法术,比喻迅速到达某地。
  • 龙门:比喻高不可攀的地位或人物。
  • 抚剑:手抚剑柄,表示决心或感慨。
  • 踟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海云昏:海上的云雾昏暗,比喻离别时的凄凉景象。

翻译

十年来我们相见,倍感亲切,你的风度仪表依旧,道义精神长存。 我曾多次想象自己恭敬地走过庭前,像孔鲤那样回答父亲的教诲,但无奈没有机会迅速到达你那里,拜见你这位高不可攀的人物。 我们举杯畅谈过去的事情,我手抚剑柄,犹豫不决,感慨过去的恩情。 一次离别后,重逢不知何时,只见雁群向东飞去,海上的云雾变得昏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李长芦先生的深厚情谊和敬仰之情。诗中,“十年相见倍相亲”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李先生的亲近感,而“风表依然道义存”则赞美了李先生不变的风度和坚守的道义。后两句通过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李先生的敬仰和无法亲近的遗憾。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离别时的感伤。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