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郑园

三山今有郑公园,避俗从来亦避喧。 萝竹青青垂谷口,花林霭霭覆桃源。 天边鸿雁春寥廓,海畔蛟龙昼曲蟠。 南斗尺书招隐意,白云丛桂几攀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避俗:避开世俗的纷扰。
  • 萝竹:藤萝和竹子。
  • 霭霭: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寥廓:空旷深远。
  • 曲蟠:盘曲环绕。
  • 南斗:星宿名,这里指书信。
  • 攀翻:攀折翻转,形容思念之情。

翻译

今天在三山之中,有一个名叫郑园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既避开世俗的纷扰,也避开喧嚣。青翠的藤萝和竹子垂挂在山谷口,花林中云雾缭绕,仿佛覆盖着理想中的桃源。天边的大雁在春天里飞翔在空旷的天空,海边的蛟龙在白天盘曲环绕。南斗星下的书信传达着招揽隐士的意愿,白云中的丛丛桂树,几度被思念之情攀折翻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郑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其幽静与超脱。诗中“萝竹青青垂谷口,花林霭霭覆桃源”等句,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郑园的宁静与美丽,而“天边鸿雁春寥廓,海畔蛟龙昼曲蟠”则进一步以天边的鸿雁和海畔的蛟龙,象征了郑园的超凡脱俗。结尾的“南斗尺书招隐意,白云丛桂几攀翻”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郑园的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