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夕集世其馆

秋风淅淅吹人衣,鸣雨潇潇晚细微。 万里宾朋留不数,十年江海愿常违。 高城木叶闻先下,客舍流萤见已稀。 为报春来鸿雁侣,塞门霜雪好南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淅淅:(xī xī) 形容风声细小而连续。
  • 潇潇:(xiāo xiāo) 形容雨声细小而密集。
  • 江海:这里指远离朝廷的边远地区。
  • 流萤:(liú yíng) 飞行的萤火虫。
  • 塞门:(sài mén) 边塞的门户,指边疆。
  • 鸿雁侣:(hóng yàn lǚ) 指鸿雁,比喻远行的人或传递书信的人。

翻译

秋风轻轻吹拂着人的衣裳,细雨绵绵,傍晚时分变得微弱。 在这万里之外,留下的宾朋不多,十年来在江海之间的愿望常常无法实现。 高城之上,树叶已开始落下,客栈旁的流萤也日渐稀少。 为了报告春天的到来,鸿雁啊,当边塞的霜雪消融时,就是你们南归的好时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秋风、细雨、落叶和流萤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宾朋的思念和对长久未能实现的愿望的感慨。诗中“秋风淅淅吹人衣,鸣雨潇潇晚细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静谧画面,而“万里宾朋留不数,十年江海愿常违”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及对未能如愿的遗憾。结尾处以鸿雁南归预示春天的到来,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