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大参

自识文翁化,佳声满大藩。 野人看露冕,稚子望行轩。 草色青春细,棠阴白昼繁。 东风应有意,先到宛陵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参:古代官名,指参议。
  • 文翁:指有文化修养和教化之功的人。
  • 大藩:大的藩镇,指地方行政区域。
  • 露冕:古代官员出巡时,为了表示尊贵,不戴帽子,称为露冕。
  • 行轩:指官员出行的车辆。
  • 棠阴:棠树的阴影,比喻官员的德政。
  • 宛陵:地名,今安徽宣城。

翻译

自从我认识那位有文化修养的文翁,他的美名就传遍了整个大藩。 在田野间,我看到他露冕出巡,孩子们都围着他的行轩欢呼。 青青的草色映衬着春天的细腻,棠树的阴影在白昼中繁茂。 东风似乎也有意,首先吹拂到宛陵的原野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何景明赠给刘大参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文翁(刘大参)的德政和美名,以及他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表达了对刘大参的敬仰和赞美。诗中“草色青春细,棠阴白昼繁”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也隐喻了刘大参的德政如春日般温暖人心。结尾“东风应有意,先到宛陵原”则巧妙地以东风为喻,暗示刘大参的影响力首先在宛陵地区显现,进一步加深了对刘大参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成功的赠别诗。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