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二首

晨登山上楼,暮望河上道。 飘风塞埃尘,积雨浩行潦。 山人苦相留,此道何扰扰。 虎狼夹路啼,鸿鹄逝不早。 石泉聊足饮,粝饭亦可饱。 引乃平生亲,绸缪叙中抱。 行游白云林,倘遇瑶华草。 携手托相赠,岁寒永为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风:旋风,暴风。
  • 塞埃尘:塞,充满;埃尘,尘土。
  • 浩行潦:浩,广大;行潦,路上的积水。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虎狼夹路啼:虎狼在路旁嚎叫。
  • 鸿鹄:大雁和天鹅,这里比喻高远志向的人。
  • 粝饭:粗糙的饭食。
  • 绸缪:缠绵,形容情意深厚。
  • 叙中抱:叙,交谈;中抱,内心。
  • 瑶华草:传说中的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译

清晨我登上山上的楼阁,傍晚则眺望河边的道路。旋风卷起了满地的尘土,连绵的雨水积成了广大的水坑。山中的人苦苦挽留我,这条道路是多么的纷乱啊。虎狼在路旁嚎叫,高飞的鸿鹄也未能早早离去。石间的泉水足够我饮用,粗糙的饭食也能让我饱腹。我与平生亲近的人深情交谈,内心充满了缠绵的情意。我在白云缭绕的林间游走,或许能遇到传说中的瑶华仙草。我愿意携手将它赠予你,愿我们的友谊如岁寒中的松柏,永远坚固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游历时的心境与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清晨与傍晚的景色,以及山中人与外界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虎狼夹路啼,鸿鹄逝不早”寓意深刻,既展现了外界的险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高远。结尾处对友谊的赞美,更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与追求。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