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行

君不见少府忘年交祢衡,中郎倒屣迎王粲。坐间宾客尽倾倒,海内贤豪流英盼。 古人爱才今不如,薛生岂得无嗟叹。昨来布衣见天子,日向长安乘款段。 公卿门前耻干谒,东归把钓黄河岸。年少今看万卷开,远游自负三山愿。 丈夫有才须用世,未许终身随草蔓。闲居好著子虚篇,行路长歌白石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府:古代官名,这里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蔡邕。
  • 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才情著称。
  • 中郎:古代官名,这里指蔡邕。
  • 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与蔡邕有深厚的交情。
  • 干谒:拜访求见。
  • 子虚篇:指虚构的文章或作品,这里可能指薛生的文学创作。
  • 白石烂:指《诗经·卫风·淇奥》中的“白石烂兮,可以砺兮”,意指坚硬的白石,比喻坚贞不渝的品格。

翻译

你难道没听说过蔡邕忘年之交祢衡,蔡邕倒屣欢迎王粲。在座的宾客都为之倾倒,海内的贤豪都流露出敬仰的目光。 古人对才华的爱慕,现在的我们已不如从前,薛生怎能不为此叹息。昨天他以布衣身份见天子,日日向长安缓缓行进。 在公卿门前他耻于求见,东归后在黄河岸边垂钓。年少时已博览万卷书,远游时自负有游历三山的愿望。 大丈夫有才应当用于世,不应许终身随草木凋零。闲居时喜欢撰写虚构的文章,行路时长歌《白石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贤士的赞美和对薛生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珍视和对用世的渴望。诗中“古人爱才今不如”一句,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对才华重视程度下降的忧虑。同时,通过薛生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有才华之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使用,不应被埋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才华和理想的追求。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