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昆山王令还

九霄悬舄朝天至,万里扬帆上斗回。 海甸风流无陆谢,汉京词赋有邹枚。 青凫野送高旌驻,綵鵧江行叠鼓催。 帐别忍看燕草色,寄诗须折早春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
  • 悬舄:古代传说中能飞行的鞋子。
  • 朝天:指向天朝贡,这里指回到京城。
  • 扬帆:升起帆船,指乘船远行。
  • 上斗:北斗星,这里指北方的京城。
  • 海甸:海边的平地。
  • 陆谢:陆机和谢灵运,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 汉京:指汉朝的都城,这里泛指京城。
  • 邹枚:邹阳和枚乘,两位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 青凫:青色的野鸭,这里指送行的船只。
  • 高旌:高高的旗帜。
  • 綵鵧:五彩的野鸭,这里也指送行的船只。
  • 叠鼓:连续敲击的鼓声。
  • 帐别:在帐篷中告别。
  • 燕草色:燕地的草色,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 早春梅:早春时节的梅花。

翻译

你的行踪如同九霄之上的飞鞋,早晨从天而降,又如万里之外的帆船,扬帆向北斗星指引的北方归去。 海边的风流之地,没有陆机和谢灵运那样的才子,但汉朝的京城中,却有邹阳和枚乘那样的词赋大家。 青色的野鸭和五彩的野鸭,伴随着高高的旗帜,在江上行进,鼓声连连催促。 在帐篷中告别,不忍心看到燕地的春草,想要寄诗给你,必须折下早春的梅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霄悬舄”、“扬帆上斗”等,展现了友人远行的壮阔景象。同时,通过对陆谢、邹枚的提及,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与对京城文化的向往。结尾处的“帐别忍看燕草色,寄诗须折早春梅”则透露出深深的离别之情与不舍之意,梅花作为早春的象征,也寄托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