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埧城南村三首

朝出城南村,策马入荆杞。 村中八九家,烟火自成里。 儿童候晨光,稍稍荆扉启。 四邻务收穫,时复披草语。 眤眤何所云,但言好禾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埧(píng dài):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策马:用鞭子驱赶马匹。
  • 荆杞(jīng qǐ):荆棘和枸杞,这里指野生的灌木丛。
  • 烟火:指炊烟,代指人家。
  • 自成里:自然形成一个村落。
  • 儿童候晨光:儿童等待天亮。
  • 稍稍:渐渐。
  • 荆扉(jīng fēi):用荆条编成的门。
  • 务收穫(wù shōu huò):忙于收获。
  • 时复:时常。
  • 披草:拨开草丛。
  • 眤眤(nì nì):低声细语的样子。
  • 好禾黍(hǎo hé shǔ):好的庄稼。

翻译

清晨我离开城南村,驱马进入荆棘丛生的野外。村中有八九户人家,炊烟袅袅,自然形成一个小村落。孩子们等待着天亮,渐渐地打开了用荆条编成的门。四周的邻居都在忙着收获,时常拨开草丛交谈。他们低声细语,只是说今年的庄稼长得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农村清晨的宁静景象和村民的日常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晨光初照,儿童开启荆扉,邻里间在收获季节的交流,以及他们对丰收的喜悦。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