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驿四首

长剑向灯看,休歌行路难。 岩窗悬石溜,江槛杀风湍。 城古蒹葭夕,堂空蟋蟀寒。 几回青琐闼,朝罢想鸣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沅水驿: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是古代沅水上的一个驿站。
  • 长剑:古代武士所佩带的剑,这里象征着武士的身份或志向。
  • 休歌:停止歌唱,这里指停止吟咏或歌唱旅途的艰辛。
  • 行路难:古乐府曲名,内容多描述旅途的艰难。
  • 岩窗:山洞或山壁上的窗户。
  • 石溜:山石间的流水。
  • 江槛:江边的栏杆或堤岸。
  • 杀风湍:形容风急水急,湍急的江水。
  • 蒹葭:芦苇,常用来形容荒凉的景象。
  • 蟋蟀寒:蟋蟀的鸣叫声,常与秋天的寒意联系在一起。
  • 青琐闼:古代宫门上的装饰,这里指宫门或宫廷。
  • 鸣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宫廷中的钟声或乐声。

翻译

长剑对着灯光看,不再歌唱旅途的艰难。 山洞窗户边悬挂着石间流水,江边栏杆下是急速的风浪。 古城在夕阳下的芦苇中显得古老,堂内空旷,蟋蟀的叫声带着寒意。 几次回想起宫门内的情景,朝会结束后,想象着宫廷中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沅水驿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对宫廷生活的怀念。诗中“长剑向灯看”一句,既展现了武士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期待。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岩窗悬石溜”、“江槛杀风湍”,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感。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宫廷的繁华与旅途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