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石鼓歌
注释
-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 戟门:古代的一种礼仪门。
- 之罘(fú):山名。
- 诅楚:秦石刻。
- 史籀(zhòu):周宣王时的史官。
- 岐阳:岐山之南。
- 大篆:汉字字体之一。
-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
- 汴国:指北宋。
- 乘舆(yú):皇帝乘坐的车。
- 播荡:动荡,流离。
- 成均:古代的大学。
- 琬琰(wǎn yǎn):常用以比喻晶莹美好的事物。
- 缗(mín):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 华衮(gǔn):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
- 奎阁:收藏珍贵典籍文物的楼阁。
- 贞珉(mín):石刻碑铭的美称。
翻译
我来到太学拜谒孔庙,下面看到戟门处石鼓陈列着。之罘山的秦石刻几乎被埋没,而这石鼓却照耀千春。上面苔藓昏暗、地衣湿滑,字迹难以认读,虫蚀鸟啄以致文字细微处都难以分辨。古画弯曲如同蛟龙隐藏其中,石气暗淡仿佛罩着烟雾氛氲。周朝帝王的功勋由史籀记录,几块石鼓散落岐山之南。国家中兴的气象哪里还能再看到,那大篆的意韵格调又有谁曾听闻。先秦的文字稍微接近古时,两汉的摹拓大多失去了本真。六朝以来崇尚华丽奢靡,钟繇、王羲之常常被称赞通神。唐代的韩愈、宋代的苏轼相继歌叹,长篇险韵是多么悲辛。大观年间进入北宋,君王喜好艺术崇尚此文。通过高驼巨舰远道运回来,用金属镶嵌宝玉点缀相传视为珍宝。靖康年间皇帝流亡,保和殿的玩物也随之化为烟尘。神奇地驱赶、守护着这些石鼓散了又聚,至宝岂能凭空沉沦。文皇帝从北方而来安定燕地建立政权,没有放置在太庙而留在了太学。博士不必烦恼上书请求,众学子很能得以亲自讲解询问。在空廊壁画处安稳放置,大厦长檐有新的覆盖。不会因为钟爱鼎器而埋怨其被磨灭,已经可以和晶莹美好的事物争高下。我生平广博阅览喜爱古迹,世上的墨本只是纷纷乱乱。这虽然已经残缺且年代久远,但仍觉得一个字就价值千金。璧池日月照耀在华美的礼服上,奎阁星辰和珍贵的石刻相映衬。哎呀,孔庙存在于万世,这石鼓与孔庙永远不会堙没。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石鼓展开,诗人描述了自己来到太学看到石鼓的情景,对石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诗中既描述了石鼓的现状,如苔藓满地、字迹模糊等,又追溯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还提及了不同历史时期石鼓的命运以及前人对它的态度。整体上全诗情感深沉,在感叹石鼓历经沧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珍惜之情。其语言生动形象,如“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等句子,生动地描绘出石鼓的陈旧和斑驳。通过对石鼓的吟咏,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