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

先生高寄此林泉,懒拙方知此乐全。 足屦两忘便不借,人琴俱隐付无弦。 云归书帙留残润,日上香盘袅细烟。 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寄:高雅的寄托。
  • 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
  • 懒拙:懒散而拙于世事。
  • 足屦:鞋履。
  • 不借:不用,指不需穿鞋。
  • 人琴俱隐:指人与琴都隐逸不出,比喻隐居不仕。
  • 无弦:没有弦的琴,象征高洁不凡。
  • 书帙:书卷的外套。
  • 残润:残留的湿润。
  • 香盘:焚香用的盘子。
  • 袅细烟:细烟缭绕。
  • 勘破:看破,洞察。
  • 世纷:世间的纷扰。
  • 拈枯笔:拿起干枯的笔。
  • 续前编:继续写作。

翻译

先生高雅地寄托于这片林泉之中,懒散而拙于世事的我方才领悟到这里的乐趣是如此完整。鞋履已忘,不再需要,人与琴都隐逸不出,只留下无弦的琴象征着高洁。云雾散去,书卷上留下残余的湿润,阳光照耀下,香盘上细烟缭绕。看破了世间的纷扰,心中无事,又拿起干枯的笔继续写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林泉间的生活状态,通过“高寄”、“懒拙”等词语,表达了隐士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诗中“足屦两忘”、“人琴俱隐”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隐士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