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原河决盗起有感
中原九月黄河水,平陆鱼龙吹浪起。
飞霜萧萧鸿雁来,禾黍漂流桑枣死。
大风怒号扬飞尘,白昼剽掠如无人。
官军不诛海东贼,县吏乃杀西村民。
夜闻羽书起丁力,老稚嗷嗷向谁泣。
我当六十将奈何,扶杖淮南望淮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陆:平原,平地。
- 禾黍:泛指庄稼。
- 漂流:被水冲走。
- 桑枣:桑树和枣树,这里指果树。
- 怒号:大声呼啸。
- 剽掠:抢劫掠夺。
- 海东贼:指当时在海东地区作乱的盗贼。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上面插有羽毛。
- 丁力:壮丁,指可以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 嗷嗷:形容哀号声。
翻译
中原地区的九月,黄河水泛滥,平原上的鱼龙随着波浪翻腾。飞霜降临,鸿雁南飞,庄稼被水冲走,桑树和枣树也枯死。大风呼啸,扬起尘土,白天里盗贼横行,仿佛无人能制。官军不去追捕海东的盗贼,县吏却杀害了西村的村民。夜晚听到紧急军情的文书,壮丁被征召,老人和孩子哀号,无人能安慰。我即将六十岁,将如何是好?只能拄着拐杖,望着淮南到淮北的方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中原地区因黄河泛滥和盗贼横行而导致的民生疾苦。诗中通过自然灾害和人为祸乱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以悲悯的笔触,记录了官军的不作为和县吏的残暴,以及普通百姓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哀伤。结尾处,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和无力感,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时代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