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题碧梧苍石图

· 叶衡
翠屏香断。梦绕潇湘岸。旧曲不禁愁汗漫。分付秦筝斜雁。 吴笺赋恨难成。丹青恼杀苏卿。一片碧梧苍石,谁教写出秋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屏:翠色的屏风,这里比喻青山。
  • 香断:香气消失,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
  • 梦绕:梦中环绕。
  •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常用来象征忧愁和思念。
  • 旧曲:旧时的歌曲。
  • 不禁:忍不住。
  • 汗漫:广泛无边,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
  • 分付:交付,这里指寄托。
  • 秦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
  • 斜雁:筝上的弦柱排列如斜飞的雁阵。
  • 吴笺:吴地产的纸,这里指书写用的纸。
  • 赋恨:写下怨恨的诗文。
  •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这里指绘画。
  • 恼杀:极言其烦恼。
  • 苏卿:指苏武,这里可能指画中的形象。
  • 碧梧:青翠的梧桐。
  • 苍石:青灰色的石头。
  • 秋声:秋天的声音,常指秋风、落叶等的声音。

翻译

翠绿的屏风香气已消散,梦中我环绕在潇湘的岸边。旧时的歌曲勾起了无边的愁绪,我将这份情感寄托于秦筝的斜雁弦上。

吴地产的纸上,我难以写下心中的怨恨。画中的景象让我烦恼至极,苏武的形象在画中显得格外忧郁。一片青翠的梧桐和青灰色的石头,是谁教会了它们发出秋天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翠屏香断、梦绕潇湘等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忧愁和思念。词中“旧曲不禁愁汗漫”一句,巧妙地将音乐与情感结合,展现了愁绪的广泛无边。后文通过“吴笺赋恨难成”和“丹青恼杀苏卿”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无法言说的恨意。结尾的“一片碧梧苍石,谁教写出秋声”则以秋声为喻,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作品的哲理意味。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展现了元代词人叶衡的高超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