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寄食于人:依靠别人供给食物。
- 逆旅:旅馆,这里指在外漂泊的生活。
- 瓶无粟:瓶子里没有粮食,形容生活贫困。
- 灯有花:灯花,指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常被视为吉兆。
- 雪夜又寒:雪夜更加寒冷。
- 物中惟老:在万物中只有老年是不值得夸耀的。
- 卷书危坐:卷起书本,端正地坐着。
- 不觉西南各一涯:不知不觉中,彼此已经相隔西南一方。
翻译
依靠别人供给食物,总觉得不自在,从古至今,漂泊在外的人总是把旅馆当作自己的家。四季之中,瓶子里常常没有粮食,但偶尔一夜,灯花绽放,似乎预示着好运。雪夜更显得寒冷,谁能预料到呢?在万物之中,只有老年是不值得夸耀的。我卷起书本,端正地坐着,不时地望向远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西南各自一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寄食于人苦未佳”直接道出了依靠他人生活的无奈,“逆旅便为家”则进一步以旅馆为家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漂泊者的孤独与无依。后句通过“瓶无粟”与“灯有花”的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贫困,又透露出一丝希望。结尾的“不觉西南各一涯”则深化了离别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牟巘的独特艺术魅力。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
牟巘的其他作品
- 《 答术者 》 —— [ 元 ] 牟巘
- 《 舜举水仙梅五绝 其四 》 —— [ 元 ] 牟巘
- 《 胡孙图 》 —— [ 元 ] 牟巘
- 《 挽师叔理 》 —— [ 元 ] 牟巘
- 《 饯潜冈南提举 》 —— [ 元 ] 牟巘
- 《 柏生两石间千岁终不大韩子则欲移之平地以遂其生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苏子则欲安之石间以全其生二说若异然韩子爱惜人物以有用者也故又曰伤根柏不死千丈不难至苏子爱惜名节以自保者也故曰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爱柏一也虽然处险难而出险尤难金华倪君老儒也以柏山自号因取二公意赋诗寄之 》 —— [ 元 ] 牟巘
- 《 和陈无逸中秋风雨 其一 》 —— [ 元 ] 牟巘
- 《 十日菊为子昂寿 》 —— [ 元 ] 牟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