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 劝化醴泉人

· 王哲
醴泉人,都作善。急急光阴,似水还如箭。荣贵虚劳休自羡。四假凡躯,恰似蚕身缘。 各缚缠,夸做茧。裹了真灵,真待锅儿煎。这个王三行方便。不信之时,不见害风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醴泉:甘甜的泉水,此处指代地名或比喻清静之地。
  • 四假凡躯:指人的肉体,佛教中认为肉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故称“四假”。
  • 真灵: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 王三: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泛指一个行善的人。
  • 害风:指邪恶或不正之风。

翻译

醴泉的人们,都致力于行善。时间匆匆,如同流水又似箭矢。荣华富贵只是虚幻,不值得自夸。我们这脆弱的肉身,就像蚕一样,不断地被束缚。

各自缠绕,自夸为茧,包裹着真正的灵魂,等待着被煎熬。这个名叫王三的人,行事方便,乐于助人。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不会见到那些邪恶的面孔。

赏析

这首作品以醴泉为背景,劝导人们行善积德,珍惜光阴。诗中通过对“四假凡躯”和“真灵”的对比,强调了肉体的脆弱和灵魂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比喻人生如蚕作茧,警示人们不要被虚荣所困,而应追求精神的自由。最后,以“王三”为象征,表达了行善者虽不为人知,但其善行终将为人所见,而邪恶则难以隐藏。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

王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