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省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即省级考试。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同志:志同道合的朋友。
  • 昆明池: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处湖泊,今已不存。
  • 泛舟:划船游玩。
  • 沙痕:沙滩上的痕迹。
  • 月魄:月亮的阴影部分,也指月亮。
  • 周回:周围。
  •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 兰棹: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指船。
  • 空波:平静的水波。
  • 石鲸:昆明池中的石雕鲸鱼。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余灰,这里比喻历史的遗迹。
  • 岛树:岛上的树木。
  • :偶然。
  • 知名:被人所知。
  • 自省:自我反省。
  • 追赏:追忆欣赏。

翻译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在昆明池上划船,远处的景色在望中显得格外明亮。 静静地看到沙滩上的痕迹显露,微妙地感受到月亮的阴影逐渐生成。 周围还残留着雪迹,浩渺的水面与平坦的暮云相接。 嬉戏的鸟儿随着船只前行,平静的水波荡漾着石雕的鲸鱼。 历史的遗迹难以探究其理,岛上的树木偶然间被人所知。 自我反省曾经追忆欣赏的时光,没有哪一天能比得上今天的情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朋友在昆明池泛舟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等句,以静制动,以微见著,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朱庆馀诗歌的清新自然和含蓄隽永。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