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 杜甫
王国称多土,贤良复几人。 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 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 侯伯知何等,文章实致身。 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沈沦。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 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 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 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 且随诸彦集,方凯薄才伸。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骅骝(huá liú):古代传说中的骏马。
  • 雕鹗(diāo è):雕和鹗,均为猛禽,比喻英俊杰出的人才。
  • 沈沦:沉没,埋没,指不得志。
  • 磻溪(pán xī):地名,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
  • 郢匠(yǐng jiàng):指技艺高超的工匠,比喻文学艺术上的高手。
  • 台衮(tái gǔn):古代官职名,指高级官员。
  • 凤穴:比喻人才聚集之地。
  • 龙门:比喻高官显贵。
  • 逡巡(qūn xún):犹豫不前。
  • 乡赋:乡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
  • 晁错(cháo cuò):西汉政治家,因主张削藩而被杀。
  • 郤诜(xì shēn):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智谋著称。
  • 翰墨:笔墨,指文学作品。
  • 松筠(sōng yún):松树和竹子,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 献纳:进献,指进言或献策。
  • 纡皇眷(yū huáng juàn):得到皇帝的眷顾。
  • 紫宸(zǐ chén):皇帝的宫殿,代指皇帝。
  • 秉钧:掌握大权。
  • 忌刻:嫉妒刻薄。
  • 丹青地:指绘画的地方,比喻朝廷。
  • 平津:指平定叛乱,恢复秩序。

翻译

在众多士人中,贤良之才又有几人? 非凡的才能总是偶尔出现,气质必定超群。 初次见到张京兆,他应当是汉朝近臣。 骏马开辟道路,英才远离尘嚣。 侯伯们知道他的才能,文章确实能使人显达。 努力超越等级,却容易失去机会。 摆脱了磻溪的钓鱼生活,掌握了高超的技艺。 如今云霄已近,高级官员中又有谁能亲近? 凤穴中的雏鸟都优秀,龙门中的客人又新进。 正义的声音让人感动,失败的业绩让人犹豫。 路途遥远,不知向何处去,天空高远,难以陈述。 学习诗歌时还是个孩子,乡试时怀念嘉宾。 不能像晁错那样,感叹后来者郤诜。 计划疏漏,怀疑文学,时光流逝,回忆坚韧。 进献言策得到皇帝的眷顾,中间曾拜见皇帝。 暂且跟随诸位才俊,才能得以伸展。 在前任的阴影下感到恐惧,阴谋独揽大权。 微不足道的人受到嫉妒,万事都感到痛苦。 在朝廷中交好,恩宠如雨露般降临。 有儒者担忧饿死,希望早日报告平定叛乱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鲜于京兆的赞誉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中,杜甫赞美了鲜于京兆的才华和地位,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和政治的追求与无奈。通过对“骅骝”、“雕鹗”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鲜于京兆的非凡气质和远大前程。而“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则透露出杜甫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无力感。整首诗情感复杂,既表达了对贤才的敬仰,也流露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