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

· 杜甫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 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王:指古代蜀国的君主。
  • :携带。
  • 送死:指将此镜作为陪葬品。
  • :放置。
  • 空山:荒凉的山。
  • 冥寞:幽暗寂静。
  • :怜爱。
  • 香骨:指已故的美人。
  • 提携:携带。
  • 玉颜:美丽的容颜。
  • 众妃:众多妃子。
  • 无复叹:不再有叹息。
  • 千骑:指众多的随从。
  • 虚还:空手而归。
  • 伤心石:指那面镜子,因其见证了蜀王的哀思而被赋予了情感。
  • 埋轮:埋藏。
  • 月宇:月光下的宇宙,这里指天空。

翻译

蜀王曾携带这面镜子,作为陪葬品放置在荒凉的山中。 在幽暗寂静中,他怜爱着已故美人的香骨,携带着镜子靠近她美丽的容颜。 如今,众多的妃子不再有叹息,随从们也空手而归。 只有那面见证了哀思的伤心石,被埋藏在月光下的天空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面镜子,展现了蜀王对已故美人的深情与哀思。诗中,“伤心石”作为情感的载体,连接了生与死、现实与回忆。杜甫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表达了人类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尽怀念与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杜甫诗歌中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