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

三百五篇风雅颂,世人能读少人观。 吟哦须得自情性,雕琢反愁失肺肝。 春草池塘中造化,梅花香影外波澜。 熟参熟究工夫到,始信仙凡共一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口占:即兴作诗,不打草稿而随口吟诵。
  • 三百五篇:指《诗经》,共305篇,这里取整数称“三百五篇”。
  • 风雅颂:《诗经》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民间歌谣、宫廷乐歌和祭祀乐歌。
  • 吟哦:吟咏,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 雕琢:原指雕刻玉石,这里比喻过分修饰文字。
  • 肺肝:比喻内心真实情感。
  • 春草池塘:春天的草和池塘,常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景象。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梅花香影:梅花的香气和影子,常用来形容高洁和幽雅。
  • 波澜:原指水面的波纹,这里比喻诗文的起伏变化。
  • 熟参熟究:深入研究,反复思考。
  • 仙凡:仙人和凡人,这里指高超的诗艺和平凡的诗艺。
  • 一丹:同一种丹药,比喻诗艺的本质是相同的。

翻译

《诗经》三百零五篇,包含了风、雅、颂,但真正能够阅读的人却很少。吟咏诗歌应当发自内心,如果过分雕琢,反而会失去真挚的情感。春天的草和池塘中蕴含着自然的创造力,梅花的香气和影子之外,诗文还有更多的起伏变化。只有深入研究,反复思考,功夫到家了,才会相信无论是高超的诗艺还是平凡的诗艺,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赏析

这首作品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自然与真实,反对过分雕琢和修饰。诗人通过对比《诗经》的广泛内容与人们的阅读现状,指出真正的诗歌应当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中“春草池塘”和“梅花香影”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深度。最后,诗人提出,无论是高超的诗艺还是平凡的诗艺,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这一观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