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今日岁徂灯火明,欲雪未雪云冥冥。贫家夜有轹釜声,十年飘泊吴王城。 安知节序儿女情?不眠坐数长短更。但有榾柮煨砂瓶,煮茗亦得尊前倾。 檐冰铮然向阶落,北邻笙歌厌杯酌。丈夫虽贫气不索,此意莫令羁旅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徂(cú):岁末,年末。
  • 冥冥(míng míng):昏暗的样子。
  • 轹釜(lì fǔ):敲打锅子,表示贫穷。
  • 吴王城:指苏州,古称吴王城。
  • 节序:时节,节日。
  • 长短更:指夜晚的更次,长短不一。
  • 榾柮(gǔ duò):木块,木柴。
  • (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或烤。
  • 砂瓶:陶制的瓶子。
  • 铮然(zhēng rán):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笙歌:音乐和歌唱。
  • 厌杯酌:指饮酒过量,感到厌倦。
  • 气不索:精神不消沉,意志不衰。
  • 羁旅:长期在外漂泊。

翻译

今日年末,灯火通明,天空阴沉欲雪。贫穷之家夜晚传来敲打锅子的声音,十年间漂泊在苏州。 怎能知道节日的儿女情长?不眠之夜,坐着数着长短不一的更次。只有木柴在陶瓶中慢慢燃烧,煮茶也能在尊前倾倒。 屋檐上的冰凌清脆地落在台阶上,北邻的音乐和歌唱让人厌倦了杯中的酒。丈夫虽贫,但精神不消沉,这份情意不要让漂泊在外的人知道。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贫家与北邻的节日氛围,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贫寒却心志不衰的情感。诗中“轹釜声”与“笙歌厌杯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坚韧与超脱。末句“此意莫令羁旅觉”更是深化了诗人不愿让漂泊在外的亲人担忧的细腻情感。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