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李廉使

立秋三日是生申,督饟功高海若驯。 金节已悬岩下电,绣衣仍应日边春。 久从隶古森波磔,复向心源揖圣神。 野老愿留吴下住,一新漕政答鸿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秋三日:立秋后的第三天。
  • 生申:指生日,申时为下午三点至五点,古人常以时辰指代生日。
  • 督饟:监督军粮的供应。
  • 海若驯:海若,海神;驯,驯服。这里比喻治理有方,海疆安宁。
  • 金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威。
  • 岩下电:比喻金节的光辉如电闪。
  • 绣衣:指华美的官服。
  • 日边春:比喻官职显赫,如日中天。
  • 隶古:指古代的隶书。
  • 森波磔:形容书法笔势有力,波磔指书法中的捺。
  • 心源:内心深处。
  • 揖圣神:向圣神致敬,表示尊敬。
  • 漕政:指水路运输的管理。
  • 鸿钧:指天,也比喻国家的重任。

翻译

立秋后的第三天是您的生日,您监督军粮的功绩高如海神般驯服了波涛。 金色的符节如岩下闪电般耀眼,华美的官服仍应如日边春光般灿烂。 您的书法从古代隶书中学得笔势有力,又向内心深处致敬圣神。 我这野老愿您留在吴地,以新的漕政来报答国家的重任。

赏析

这首作品是郑元祐为祝贺李廉使生日而作,诗中赞扬了李廉使的功绩和品德。通过“立秋三日”和“生申”点明生日,以“督饟功高”和“海若驯”形容其功绩卓著。后文以“金节”和“绣衣”象征其权威和地位,再以书法和心源的比喻,表达对其学识和品德的敬仰。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李廉使能留在吴地,继续为国家贡献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李廉使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