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荒子歌二首
水荒子,日日悲歌向城市。辞危调苦不忍闻,妻孥散尽馀一身。
城中米贵丐者众,崎岖一饱经千门。城中昔食城外米,城外人今食城里。
耕者渐少田渐荒,政恐明年不如此。水荒子,行歌乞食良不恶,犹胜弄兵狱中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荒子:指因水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
- 鲜于枢:元代诗人,字子固,号东篱,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 辞危调苦:形容歌声悲切,充满忧愁。
- 妻孥:妻子和儿女。
- 丐者:乞丐。
- 崎岖:艰难曲折。
- 耕者:农民。
- 弄兵:指参与叛乱或非法活动。
- 狱中死:在监狱中死去,指因犯罪而被处死。
翻译
水荒子,每日悲歌走向城市。歌声悲切苦涩,令人不忍听闻,家人散尽只剩下孤身一人。 城中米价昂贵,乞丐众多,历经千家万户才得以勉强饱腹。过去城中人吃城外的米,如今城外人开始吃城里的米。 耕种的人越来越少,田地逐渐荒芜,恐怕明年情况会更加糟糕。水荒子,行乞唱歌其实并不坏,总比因参与叛乱而在狱中死去要好。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元代因水灾而导致的民生疾苦,通过“水荒子”这一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诗中“辞危调苦”、“妻孥散尽”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灾民的悲惨境遇。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城中与城外的粮食情况,揭示了社会资源的紧张和不公。最后,诗人以“行歌乞食良不恶,犹胜弄兵狱中死”作结,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