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

越国龟峰寺,楼台曜锦翚。 许询初有造,徐浩久相依。 开户琅玕裂,登山窣堵危。 昔闻禅板少,今见讲花飞。 祷雨灵鳗跃,看云老鹤归。 童烹罗汉菜,客礼国师衣。 白足三千指,苍松四十围。 星河上界近,烟火下方微。 浮世自荣辱,深林无是非。 天台五台远,何必更骖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曜锦翚(yào jǐn huī):形容楼台光彩夺目,锦绣般绚烂。
  • 许询:人名,可能是一位古代的建造者或设计师。
  • 徐浩:人名,可能是一位与寺庙有深厚关系的古人。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形容窗户的华丽。
  • 窣堵(sū dǔ):形容山势险峻。
  • 禅板:指禅宗的教义或修行方式。
  • 讲花:指讲经时的花饰,也比喻讲经的盛况。
  • 灵鳗:传说中的神鱼,能带来雨水。
  • 罗汉菜:寺庙中供奉的素菜。
  • 国师衣:国师的服饰,这里指受到尊敬的僧侣。
  • 白足:指僧人,因僧人常赤脚行走。
  • 三千指:形容僧人众多。
  • 苍松四十围:形容松树高大,树干粗壮。
  • 上界:指天界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下方:指人间。
  • 骖騑(cān fēi):古代指驾车的马,这里比喻远行。

翻译

越国的龟峰寺,楼台光彩夺目,锦绣般绚烂。许询最初有所建造,徐浩长久相伴。打开窗户,美玉般的华丽映入眼帘,登山则见山势险峻。昔日禅宗教义稀少,如今讲经盛况如花飞舞。祈雨时灵鳗跃动,看云时老鹤归巢。童子烹煮罗汉素菜,客人尊崇国师的服饰。僧人众多,苍松高大粗壮。星河近在天界,人间烟火微不足道。浮世自有荣辱,深林中无是非之争。天台山与五台山虽远,何必再远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越国龟峰寺的壮丽景象和寺庙的宁静生活。通过对比昔日的禅宗稀少与今日的讲经盛况,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佛教的兴盛。诗中“浮世自荣辱,深林无是非”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和对深林中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赞美。

鲜于枢

鲜于枢

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时曾官两浙转运使经历。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起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诗文,工书画。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