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偶题二十二韵

· 戴良
削迹边山邑,投身傍海城。 驱驰悲世事,出处愧家声。 学术元求志,文章岂为名。 前涂迷轨辙,末路玷簪缨。 藩国羁疏冗,衣冠备老成。 乾纲遭久紊,坤轴值旋倾。 朋旧千家泪,妻孥两地情。 风尘齐国往,雨雪海乡行。 纪晋惭陶令,依刘误祢衡。 世偏欺逆旅,天亦薄遗氓。 陋巷栖颜阖,穷涂哭步兵。 桐君方避姓,越客岂通盟。 壮节双寒鬓,生涯一短檠。 道宁随世屈,身自向人轻。 弧矢乖前志,干戈送此生。 何心归故里,浪迹寄遥程。 妇怨怜苏子,男婚忆子平。 携家期浩荡,逐食岁峥嵘。 云海望中白,雪山愁畔清。 寒天催日短,穷腊逼年更。 感激芳时谢,凄凉老思惊。 客窗歌一曲,涕泗下纵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削迹:隐居。
  • 边山邑:边远的小城镇。
  • 投身:投身于。
  • 傍海城:靠近海的城市。
  • 驱驰:奔波劳碌。
  • 出处:出仕与隐居。
  • 家声:家族的名声。
  • 学术:学问。
  • 元求志:原本追求的是志向。
  • 文章:文学作品。
  • 前涂:前路。
  • 迷轨辙:迷失方向。
  • 末路:晚年。
  • 玷簪缨:玷污了官职。
  • 藩国:诸侯国。
  • 羁疏冗:羁绊和繁琐。
  • 衣冠:指士大夫。
  • 老成:成熟稳重。
  • 乾纲:天道。
  • 坤轴:地道。
  • 朋旧:朋友和旧识。
  • 妻孥:妻子和儿女。
  • 风尘:旅途的艰辛。
  • 雨雪:恶劣的天气。
  • 纪晋:指晋朝。
  • 陶令:陶渊明。
  • 依刘:依赖刘表。
  • 祢衡:三国时期的文学家。
  • 逆旅:旅店。
  • 遗氓:遗民。
  • 陋巷:简陋的巷子。
  • 颜阖:战国时期的隐士。
  • 穷涂:困境。
  • 步兵:指阮籍。
  • 桐君:指隐士。
  • 越客:越地的客人。
  • 壮节:壮年的气节。
  • 寒鬓:白发。
  • 生涯:一生。
  • 短檠:短灯。
  • :道理。
  • 随世屈:随波逐流。
  • 身自向人轻:自轻自贱。
  • 弧矢:弓箭。
  • 干戈:战争。
  • 浪迹:流浪。
  • 苏子:苏轼。
  • 子平:指隐士。
  • 浩荡:广阔。
  • 峥嵘:艰难。
  • 云海:云雾弥漫的海。
  • 雪山:积雪的山。
  • 穷腊:年末。
  • 芳时:美好的时光。
  • 老思惊:老年时的忧虑。
  • 客窗:旅店的窗户。
  • 涕泗:眼泪和鼻涕。

翻译

隐居在边远的小城镇,投身于靠近海的城市。奔波劳碌中悲叹世事,出仕与隐居都愧对家族的名声。学问原本追求的是志向,文学作品岂是为了名声。前路迷失方向,晚年玷污了官职。在诸侯国中受到羁绊和繁琐,士大夫们显得成熟稳重。天道和地道都遭遇了长久的混乱,朋友和旧识流下了千家泪,妻子和儿女两地相思。在风尘中前往齐国,在雨雪中行走在海乡。惭愧地纪念晋朝的陶渊明,依赖刘表却误了祢衡。世事常常欺压旅店中的人,天也薄待遗民。在简陋的巷子里栖身颜阖,在困境中哭泣的步兵。隐士正躲避姓氏,越地的客人岂能通盟。壮年的气节化作两鬓白发,一生只有一盏短灯。道理只能随波逐流,自轻自贱。弓箭违背了前志,战争送走了此生。何心回归故里,流浪寄居遥远的旅程。妇人的怨恨怜悯苏轼,男儿的婚事回忆隐士。带着家期待广阔,逐食岁月艰难。云海望中一片白,雪山愁畔清冷。寒天催促日短,年末逼近年更。感激美好的时光逝去,凄凉的老年忧虑惊醒。在旅店的窗户下唱歌一曲,眼泪和鼻涕纵横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戴良对世事变迁的悲叹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士大夫的繁华,表达了对家族名声的愧疚和对学问、文学的真正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元代士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复杂心态。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