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妇

· 戴良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暖烟青满地,细分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袱:青色的头巾。
  • 蒙头:覆盖头部。
  • 野妆:指朴素的乡村打扮。
  • 轻移莲步: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同莲花移动。
  • 水云乡:水雾缭绕的地方,指江南水乡。
  • 蛱蝶:蝴蝶的一种。
  • 手学蜻蜓点水:形容插秧的动作轻快,如同蜻蜓点水。
  • 紧束暖烟青满地:形容田野上青翠的稻苗如烟雾般密集。
  • 细分春雨绿成行:细雨中,稻苗排列整齐,绿色成行。
  • 村歌:乡村的歌谣。
  • 和声难调:难以和上歌声。
  • 扬鞭马上郎:骑马的青年男子。

翻译

头上蒙着青色的头巾,穿着朴素的乡村打扮,轻盈地在水雾缭绕的江南水乡行走。裙摆随着风翻飞,如同蝴蝶翩翩起舞,双手插秧的动作轻快,就像蜻蜓在水面上轻轻点水。田野上青翠的稻苗如烟雾般密集,细雨中,稻苗排列整齐,绿色成行。想要和上乡村的歌谣,却难以调谐,这让骑马的青年男子也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乡村妇女插秧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勤劳和优雅。诗中“青袱蒙头”、“轻移莲步”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女子的形象和动作。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水云乡”、“暖烟青满地”、“春雨绿成行”,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两句以村歌和声难调作结,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又增添了诗意,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诗意盎然。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