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湖渔隐为袁桂芳赋

· 戴良
履运已成昔,名湖尚说秦。 避时端有意,把钓可无人。 若士居姚水,遗风似舜民。 地虽占越上,境实慕河滨。 已忝归渔业,何言托隐沦。 月浮孤艇夜,雨著短蓑春。 泊渚多依藻,窥汀或傍筠。 羽沈疑中饵,丝动讶拖鳞。 竭泽知难脱,殃池数已屯。 竞多声失厉,得隽语忘嗔。 獭怨诛求尽,龙嫌荡漾频。 腥风连巷陌,秽浪接沙尘。 水际呼儿急,墙头换酒新。 讴歌便野习,嗜好任天真。 行媲清狂客,名传放逐臣。 家临烟浦近,门对雪鸥驯。 钓渭心徒苦,兴周迹已陈。 子陵辞汉日,贺老别唐辰。 事业今如是,栖迟固足珍。 青云人既远,白首我还亲。 衰谢无知己,飘零偶问津。 但期连郡邑,岂料结比邻。 东主方悬榻,西风且钓缗。 扁舟如可具,同老此湖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履运:经历时运。
  • 避时:避开时世。
  • 若士:指隐士。
  • 姚水:地名,在今浙江省。
  • 舜民:指古代贤君舜的百姓,比喻淳朴的民风。
  • 河滨:河边,比喻理想的隐居之地。
  • 隐沦:隐居。
  • 孤艇:孤独的小船。
  • 短蓑:短小的蓑衣,用以遮雨。
  • :水中的小块陆地。
  • :水边平地。
  • :钓鱼用的鱼食。
  • 拖鳞:指鱼儿被钓上来的样子。
  • 竭泽:把水抽干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 殃池:灾难之地。
  • :聚集。
  • 得隽:得到美味的鱼。
  • :生气。
  • :水獭,捕鱼为食。
  • 诛求:索取。
  • 龙嫌:龙的不满。
  •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比喻恶劣的环境。
  • 换酒:用物品换取酒。
  • 讴歌:歌唱。
  • 野习:野外的习惯。
  • 清狂客:清高狂放的人。
  • 放逐臣:被放逐的臣子。
  • 烟浦:烟雾缭绕的河岸。
  • 雪鸥:白色的海鸥。
  • 钓渭:在渭水边钓鱼,指隐居生活。
  • 兴周:振兴周朝。
  • 子陵:人名,指东汉隐士严光。
  • 贺老:人名,指唐代诗人贺知章。
  • 栖迟:居住停留。
  • 青云:比喻高官显贵。
  • 白首:白发,指老年。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出路。
  • 悬榻:挂起床榻,指准备接待客人。
  • 钓缗:钓鱼的线。
  • 湖漘:湖边。

翻译

经历时运已经过去,但名湖依旧被称为秦湖。避开时世,确实有意为之,但把钓却无人相伴。隐士居住在姚水,遗风如同舜的百姓。虽然地占越上,但心实慕河滨。已经归于渔业,何言托隐沦。月光下孤艇夜行,春雨中穿着短蓑。泊在渚上多依藻,窥视汀边或傍筠。鱼饵下沉疑中饵,丝动惊讶拖鳞。竭泽知难脱,殃池数已聚集。竞多声失厉,得隽语忘嗔。獭怨诛求尽,龙嫌荡漾频。腥风连巷陌,秽浪接沙尘。水际呼儿急,墙头换酒新。讴歌便野习,嗜好任天真。行媲清狂客,名传放逐臣。家临烟浦近,门对雪鸥驯。钓渭心徒苦,兴周迹已陈。子陵辞汉日,贺老别唐辰。事业今如是,栖迟固足珍。青云人既远,白首我还亲。衰谢无知己,飘零偶问津。但期连郡邑,岂料结比邻。东主方悬榻,西风且钓缗。扁舟如可具,同老此湖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士在秦湖边的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士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世的超脱。诗中“履运已成昔,名湖尚说秦”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时运的回忆,也体现了对秦湖这一隐居地的珍视。后文通过对渔隐生活的具体描绘,如“月浮孤艇夜,雨著短蓑春”等,进一步以景抒情,传达出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赞美。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