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仲宣司理招同邓汝高督学饮乌石山分得虚字

· 徐熥
道山千尺本仙居,上有孤亭接太虚。 坐倚松篁频却盖,行过岩岫久停车。 洞疑大酉鸿濛外,石似天丁斧凿馀。 不是能忘轩冕贵,岂容踪迹混樵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道山:指仙山,这里特指乌石山。
  •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
  • 太虚:天空,宇宙的广阔空间。
  • 松篁:松树和竹子。
  • 却盖:遮蔽,这里指松竹的枝叶遮住了亭子。
  • 岩岫:山洞。
  • 大酉: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指巨大的山洞。
  • 鸿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天丁:天神,这里指神力。
  • 斧凿馀:斧头和凿子留下的痕迹,比喻自然景观的奇特。
  •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服,代指官职。
  • 樵渔:砍柴和捕鱼,代指普通百姓的生活。

翻译

乌石山高耸入云,本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山顶有一座孤亭,仿佛与天空相连。坐在亭中,松树和竹子的枝叶频繁地遮住了视线;行走至山洞前,久久不愿离去,仿佛要探寻那巨大的山洞是否通往宇宙之外。山石奇特,像是天神用斧头和凿子创造的杰作。若不是因为无法忘怀官职的尊贵,又怎会容忍自己的踪迹与樵夫渔民混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乌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通过“道山千尺”、“孤亭接太虚”等意象,展现了山的高远与亭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官职的留恋与对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态,体现了明代士人复杂的心理世界。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

徐熥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