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

自愧迂儒厌俗荤,每游香室藉思熏。 别来常似一臂失,话久宁容六耳闻。 人去忽惊函谷履,锡飞无复海东云。 怜君铸佛经千亿,欲借余铜一铸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迂儒(yū rú):指过于拘泥于传统礼教、不合时宜的儒家学者。
  • 俗荤(sú hūn):指世俗的肉食,即不清净的食物。
  • 香室(xiāng shì):指寺庙内供奉佛像的地方。
  • 思熏(sī xūn):指思考沉思的意境。
  • 一臂失(yī bì shī):比喻失去了一个臂膀,形容孤独无助。
  • 六耳(liù ěr):指六根,即六种感官。
  • 函谷(hán gǔ):古地名,也指僻静幽深的地方。
  • 锡(xī):指佛教僧侣的法器,即僧杖。
  • 铸佛经(zhù fó jīng):指刻印佛经。
  • 余铜(yú tóng):指剩余的铜钱。

翻译

自愧为过于拘泥于传统礼教的儒家学者,厌恶世俗的不清净食物,每次进入寺庙香火缭绕的地方,都会陷入深思。最近感觉自己孤独无助,说话久了也不愿意让别人听见。有人离去后,我突然惊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僻静幽深的函谷之中,手中的僧杖也不见了,就像锡杖飞走一般,再也找不到了。我很钦佩你刻印了千亿部佛经,如果可以,我想借用你剩余的铜钱,再铸一尊佛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对他人行为的赞叹。诗人自我批评自己过于拘泥于传统,厌恶世俗,但又感到孤独无助。同时,对他人的行为表示钦佩,希望能借用他人的善行来铸造一尊佛像,表达了对善行的推崇和对自身的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人生的思考。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