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

不事镢头不坐禅,扬眉瞬目见雄谈。 净体发须元不碍,炼心妻妾宿曾参。 殿压沧溟功九仞,炉开色相佛千龛。 年年航海精诚在,垂没魂还到海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镢头(jué tóu):古代用来束发的金属器具
  • 禅(chán):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冥想
  • 净体(jìng tǐ):指心灵清净无染
  • 曾参(zēng shēn):佛教传说中的一位高僧
  • 殿压沧溟(diàn yā cāng míng):指佛殿压在大海之中
  • 九仞(jiǔ rèn):古代长度单位,约合3米
  • 色相(sè xiàng):佛像的外表特征

翻译

不打理头发,不坐冥想,挺起眉毛,眨眼间就能看到伟大的谈话。心灵清净,发自内心的修行不受阻碍,精心炼制内心,曾经参与过婚姻生活。佛殿仿佛压在汪洋之中,炉火敞开,供奉着千龛的佛像。每年都以诚心航海,最终灵魂将回归南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修行生活。他不拘泥于外表的修饰,不专注于冥想修行,却能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伟大的谈话。他的心灵清净,修行不受外界干扰,曾经历过世俗的婚姻生活,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诗中描绘了佛殿压在大海之中,炉火敞开,象征着佛法广布,教化众生。最后一句表达了老僧虽然身在尘世,却心系南海,寄托着灵魂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修行者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守。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