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篇

·
江城三月艳阳时,杨花如絮飞参差。 悠悠宛转知谁系,历乱轻盈不自持。 可怜朝散铜池里,可怜暮落章台市。 闲逐游丝去复来,细萦花片低还起。 灞桥系马及芳辰,白门藏乌过上春。 吹入妆楼全误粉,飘将舞席半成尘。 乍高随鸟没遥空,渐卑趁燕绕帘栊。 花飞猗靡如回雪,质轻流便不因风。 因风回雪何绰约,偏从芳甸穿香阁。 东舍王昌暂寄踪,西邻宋玉聊栖托。 迹方荡子少宁居,命怜贱妾多轻薄。 其奈萧疏欲尽春,已觉繁华不如昨。 条风布暖水流澌,池边林畔始垂丝。 小小叶间分翠黛,盈盈树下斗腰肢。 而今弃掷将何道,而今转薄同秋槁。 攀条倚树重留连,行乐韶年苦不早。 凄凄草径总铺毡,茫茫榆塞讵成绵。 旦辞芳树犹依榭,夕化浮萍已逝川。 子规声里千花歇,摇荡春光剧可怜。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ù):树上的细毛状物体,如柳絮、杨絮等。
  • 悠悠(yōu yōu):形容飘荡的样子。
  • 宛转(wǎn zhuǎn):形容曲折、变化多端。
  • 历乱(lì luàn):历经风雨摇曳不定。
  • 轻盈(qīng yíng):轻巧飘逸。
  • 铜池(tóng chí):古代宫廷中的一种池塘。
  • 章台(zhāng tái):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建筑。
  • (zhú):追逐。
  • (yíng):缠绕。
  • 灞桥(bà qiáo):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座桥。
  • 系马(xì mǎ):系住马匹。
  • 芳辰(fāng chén):美好的时光。
  • 藏乌(cáng wū):指乌鸦躲藏。
  • (fěn):化妆用的白粉。
  • 猗靡(yī mǐ):形容飘逸的样子。
  • 质轻(zhì qīng):质地轻盈。
  • 飘将(piāo jiāng):飘荡。
  • 舞席(wǔ xí):指舞蹈场所。
  • 乍高(zhà gāo):突然升高。
  • (chèn):顺着。
  • (yàn):燕子。
  • (rào):围绕。
  • 猗靡(yī mǐ):形容飘逸的样子。
  • 质轻(zhì qīng):质地轻盈。
  • 因风回雪(yīn fēng huí xuě):随着风飘舞的雪花。
  • 芳甸(fāng diàn):美好的园林。
  • 穿(chuān):穿越。
  • 香阁(xiāng gé):香气弥漫的小阁楼。
  • 暂寄(zàn jì):暂时寄居。
  • 栖托(qī tuō):栖息停留。
  • 迹方(jì fāng):行踪。
  • 荡子(dàng zǐ):游荡的人。
  • 贱妾(jiàn qiè):低贱的女子。
  • 萧疏(xiāo shū):凄凉冷落。
  • 繁华(fán huá):繁荣富贵。
  • 条风(tiáo fēng):微风。
  • 布暖(bù nuǎn):温暖的春风。
  • 水流澌(shuǐ liú sī):水流缓慢。
  • 斗腰肢(dǒu yāo zhī):形容婀娜多姿的身材。
  • 攀条(pān tiáo):攀爬树枝。
  • (bó):干枯。
  • (gǎo):干枯。
  • 留连(liú lián):停留。
  •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年华。
  • 草径(cǎo jìng):小径。
  • 铺毡(pū zhān):铺设毡子。
  • 榆塞(yú sè):榆树丛。
  • (jù):何必。
  • (mián):连绵不绝。
  • 旦辞(dàn cí):早晨告别。
  • (xiè):亭子。
  • 浮萍(fú píng):漂浮的浮萍。
  • 子规(zǐ guī):黄鹂鸟。

翻译

飞絮篇

江城三月艳阳时,杨花如絮飞参差。
悠悠宛转知谁系,历乱轻盈不自持。
可怜朝散铜池里,可怜暮落章台市。
闲逐游丝去复来,细萦花片低还起。
灞桥系马及芳辰,白门藏乌过上春。
吹入妆楼全误粉,飘将舞席半成尘。
乍高随鸟没遥空,渐卑趁燕绕帘栊。
花飞猗靡如回雪,质轻流便不因风。
因风回雪何绰约,偏从芳甸穿香阁。
东舍王昌暂寄踪,西邻宋玉聊栖托。
迹方荡子少宁居,命怜贱妾多轻薄。
其奈萧疏欲尽春,已觉繁华不如昨。
条风布暖水流澌,池边林畔始垂丝。
小小叶间分翠黛,盈盈树下斗腰肢。
而今弃掷将何道,而今转薄同秋槁。
攀条倚树重留连,行乐韶年苦不早。
凄凄草径总铺毡,茫茫榆塞讵成绵。
旦辞芳树犹依榭,夕化浮萍已逝川。
子规声里千花歇,摇荡春光剧可怜。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变幻莫测。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和比喻,如杨花飞絮、游丝飘舞、花片飘落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读来令人感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

徐桂

明安庆府潜山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官郧阳知府。有《郧台志略》。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