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翱

· 韩愈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逶迤(wēi yí):形容山脉、河流等弯曲绵延的样子。
  • (yī):古代的拱手礼。
  • 追送:跟随送行。
  • 自兹:从此。
  • 张与弛:紧张与放松,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 譬如:比如。
  • 纵横:自由自在地移动。

翻译

广州距离此地万里之遥,山峦重重,江水蜿蜒曲折。 你不停地前行,何时才能到达,谁又能确定你的归期呢? 你向我行礼告别,出门而去,神情与往常不同。 虽然有人说要跟随送行,但从这里开始,你的足迹将不再出现。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自我放纵或紧张。 就像漂浮在江上的木头,它怎能知道自己会漂向何方。 宁愿在分别时感到痛苦,也不要在分别后留下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送别李翱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艰险,而“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则流露出对友人归期未定的担忧。后文通过比喻人生如浮江木,强调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愈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