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拾遗书堂

· 罗邺
满袖归来天桂香,紫泥重降旧书堂。 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 怪石尽含千古秀,奇花多吐四时芳。 何人更肯追高躅,唯有樵童戏藓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桂:指月中桂树,这里形容桂花的香气如同来自天上。
  • 紫泥:古代用以封印的紫色泥土,这里指皇帝的诏书。
  • 苇带:用苇草编制的带子,象征隐士的简朴生活。
  • 巢许:指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
  • 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古代用于征召贤士的礼车。
  • 禹汤:指古代的贤君禹和汤。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四时:四季。
  • 高躅:高尚的行为或足迹。
  • 樵童:砍柴的少年。
  • 藓床:长满苔藓的石头或地面。

翻译

满袖带回来自天上的桂花香,皇帝的诏书再次降临到这古老的学堂。 自怜如同苇带般简朴,与巢父许由同隐,不愿乘坐蒲轮去辅佐禹汤那样的贤君。 奇特的石头尽显千古的秀美,奇异的花朵频频吐露四季的芬芳。 不知还有谁愿意追寻那高尚的足迹,只有砍柴的少年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嬉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归来的情景,通过“天桂香”、“紫泥重降”等意象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不凡。诗中“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表达了隐士对简朴生活的自足和对权势的淡泊。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进一步体现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一句以樵童的嬉戏作为对比,突出了隐士的高洁与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

罗邺

罗邺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罗隐族弟。累举进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工诗,尤长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有集。 ► 155篇诗文

罗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