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即事二首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古代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边界。
  • 戎疆:指边疆,古代对西北边疆的称呼。
  • 萧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是古代通往西北的重要关口。
  • 汉界:指汉族的疆域。
  • 胡乡: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古代对北方和西北方非汉族地区的称呼。
  • 诸侯持节:指诸侯或使臣持节杖出使,节杖是古代使臣的标志。
  • 吾土:指自己的国家或领土。
  • 男子生身:指男子出生。
  • 负我唐:指为唐朝效力。
  • 异域:指外国或边远地区。
  • 献计:提出策略或建议。
  • 河湟:指黄河和湟水流域,古代指西北地区。

翻译

贺兰山已是边疆之地,从此去往萧关的道路荒凉。 无数的城池已非汉族的疆域,多少人物生活在胡人的乡土。 诸侯持节杖望向我们的土地,男子出生即为唐朝效力。 回首望去,风光已成异域,谁能提出策略恢复河湟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疆的荒凉景象和民族的忧患意识。诗人通过对贺兰山、萧关等边疆地理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失地的忧虑和对恢复故土的渴望。诗中“无限城池非汉界”和“几多人物在胡乡”反映了边疆地区的民族融合与冲突,而“诸侯持节望吾土”和“男子生身负我唐”则体现了对国家忠诚与责任感的强调。最后两句“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更是抒发了对边疆失地的痛惜和对恢复河湟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