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

· 孔煦
缥缈禺山十九峰,梵宫迥出白云封。 苍松鹤唳三秋雨,古洞猿啼半夜钟。 形势若移延祚转,溪花疑在武陵逢。 登临直欲凌高顶,遥望天边第几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山峰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样子。
  • 禺山:指峡山,位于今广东省。
  • 梵宫:指寺庙。
  • 迥出:远远超出。
  • 鹤唳:鹤鸣。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
  • 古洞:指山中的洞穴。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半夜钟:半夜时分的钟声。
  • 延祚:指延长福祉。
  • 武陵:地名,这里指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登临:登高望远。
  • :登上。

翻译

峡山寺坐落在若隐若现的禺山十九峰之中,寺庙高耸,远远超出了白云的覆盖。 在深秋的雨中,苍松间传来鹤的鸣叫,古洞里猿猴的啼声伴随着半夜的钟声。 山势若有所动,似乎福祉也随之转移,溪边的花草仿佛在武陵的桃花源中相遇。 我直欲登上高顶,远望天边,不知是第几重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峡山寺的幽静与超然,通过“缥缈”、“梵宫”、“鹤唳”、“猿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延祚转”与“武陵逢”暗示了诗人对于福祉与理想境界的向往。结尾的“登临直欲凌高顶”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而“遥望天边第几重”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之大的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孔煦

孔煦,字东熙,号竹城。清远人。明神宗万历三年(一五七五)贡生,官新兴教谕,历仕衡州府教授。有《游燕集》、《钟音集》、《龙山集》、《筠城集》。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