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宫

· 罗邺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阳宫:唐代洛阳的宫殿名,位于洛水北岸,是唐代皇帝的行宫之一。
  • 春半:春天过了一半,即春末。
  • 太平天子:指当时的皇帝,因其统治时期国家安定,故称“太平天子”。
  • 巡游:皇帝出巡游玩。
  • 千门:形容宫殿的门户众多。
  • 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象征着高大和稳固。
  • 洛水:流经洛阳的一条河流。
  • 笙歌:指宫廷中的音乐和歌舞。
  • 巢燕:指在宫殿中筑巢的燕子。
  • 金碧:指宫殿的华丽装饰。
  • 翠华:皇帝的仪仗,这里代指皇帝。
  • 登仙:比喻皇帝去世。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宫娥:宫女。

翻译

春末时分,上阳宫的花儿盛开,满楼都是芬芳。那太平的皇帝曾在这里巡游。 尽管宫殿的千门对着嵩山,但一笑之间,所有的繁华都随着洛水流逝。 深锁的笙歌,只有巢中的燕子能听见,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让路人感到忧愁。 皇帝的仪仗已经登仙而去,宫女们却依旧望着远方,悲伤不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上阳宫的景象,通过对宫殿繁华与皇帝巡游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的辉煌与变迁。诗中“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表达了宫廷繁华的短暂与无常,而“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则深刻描绘了宫女们对逝去皇帝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悲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罗邺对宫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情感的表达。

罗邺

罗邺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罗隐族弟。累举进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工诗,尤长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有集。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