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
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
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
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
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
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君门:指宫门,也可泛指朝廷。
- 势利:指权势和财利。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寥落:稀少,冷落。
- 差池:指头发斑白,参差不齐。
- 颍水:淮河的支流,在今河南省。
- 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相传尧时巢父、许由隐居在此。
翻译
朝廷的门难以进入,人们都在权势和财利中相互推挤。试问那读书之人,为何还留在京城?抬头不能回答,闭上眼睛暗自思考。忽然之间已过了十六年,整日都在忍受寒冷和饥饿。仕途最终变得冷落稀少,鬓发也变得斑白参差不齐。颍水清澈且寂静,箕山平坦又开阔。如今应当离开这里了,不要再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韩愈对自己在京城的境遇和前途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揭示了朝廷的现实,人们为了权势和财利相互争斗,暗示了进入仕途的艰难。接着,诗人通过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在京城的困惑和无奈。“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道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则描写了自己仕途的不顺和容颜的衰老。最后,诗人提到颍水和箕山,表达了对离开京城、寻求宁静的向往,“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表现出诗人决心离去的坚定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