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观水

· 韩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崄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宗: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
  • 阳台:山名,在四川省巫山县。
  • 唅呀:形容水流声。
  • 填坑:填满坑谷。
  • 吼作雷:形容水声如雷鸣。
  • 九江:指长江在今江西省境内的部分。
  • 三峡: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崄巇(xiǎn xī):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
  • 梦泽:指洞庭湖,古代称云梦泽。
  • 浮日:形容水面宽广,日影浮动。
  • 岷山:山名,在四川省北部,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 劣泛杯:形容水流湍急,难以泛舟。
  • 沧溟:指大海。
  • 涵贮:包容贮存。
  • 沈深:深沉。
  • 浸昭回:沉浸在光辉回旋之中。

翻译

如同朝见天子般,汉水汇聚至阳台山,水声唅呀填满了坑谷,吼声如雷。不要只看到九江平稳流淌,它还从险峻的三峡中来。南下经过宽阔的洞庭湖,日影在水面上浮动,西出岷山,水流湍急难以泛舟。直到大海将它包容贮存,深沉不动,沉浸在光辉回旋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汉水汇聚至阳台山的壮观景象,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水流的声势和力量。诗中,“朝宗”“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汇聚和声响。后文通过对九江、三峡、梦泽、岷山的描绘,展现了水流的广阔和险峻。最后,以大海为终点,表达了水流最终归于平静和深沉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韩溉

江南人。《宋史·艺文志七》收其诗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7首、断句2。其中四首,他书或引作韩喜诗。韩溉、韩喜是否一人,尚难确定。参见韩喜。 ► 8篇诗文

韩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