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

· 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拼音

所属合集

#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潭:指深潭,常用来形容深邃的水域。
  • 石激悬流:石头激起的水流,形容水流湍急。
  • 五龙潜处:传说中的五条龙潜藏的地方,这里指深潭。
  • 野云闲:野外的云朵悠闲地飘浮。
  • 暂收雷电:暂时停止了雷电,形容天气突然平静。
  • 九峰:九座山峰,泛指群山。
  • 且饮溪潭:暂且在溪水和潭水中饮水。
  • 浪引浮槎:波浪推动着小船。
  • 波分晓日:波浪分开,露出早晨的阳光。
  • 回瞻四面:回头看四周。
  • 游人不欲还:游客不愿意回去。

翻译

石头激起的水流在满湾中翻滚,如同雪一般白。五条龙潜藏的深潭上,野外的云朵悠闲地飘浮。雷电暂时停歇,群山之下一片宁静,我暂且在这溪水和潭水中饮水。波浪推动着小船依着北岸前行,波浪分开,露出早晨的阳光,浸润着东山。回头看四周,景色如画,让人相信游客们都不愿意回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中,“石激悬流雪满湾”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湍急和壮观,而“五龙潜处野云闲”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悠闲的氛围。后句通过“暂收雷电”和“且饮溪潭”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最后,“回瞻四面如看画”和“游人不欲还”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留恋和不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注释

  • 石激悬流:石头激起的水流,形容瀑布或急流。
  • 雪满湾:形容水流如雪般洁白,充满整个河湾。
  • 五龙潜处:传说中的龙潭,可能指五个山峰环绕的深潭。
  • 野云闲:野生的云彩悠闲地飘荡,增添了神秘的氛围。
  • 暂收雷电:暂时收敛了雷电,可能指雨过天晴的景象。
  • 九峰下:九座山峰之下,强调了环境的壮丽。
  • 一水间:清澈的溪水之间,形容潭水的宁静。
  • 浮槎(chá):古代神话中的木筏,此处比喻船只。
  • 浸东山:阳光照耀,使东山仿佛浸在水中。
  • 回瞻:回首眺望。
  • 如看画:景色美如画卷。
  • 须信:必定相信,表示肯定。

翻译

瀑布飞流,如雪般洒满河湾,五条龙藏身之处,野云悠然自在。暂时收敛了雷鸣电闪,它们隐于九座山峰之下,静静地享用着溪边的潭水。船只沿着流水,靠近北岸,晨光将波纹映照到东山。回首望去,四周的景色美得像幅画,游人怎能不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美丽画卷,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龙潭的壮观与静谧。诗人巧妙地运用“石激悬流”和“雪满湾”来表现瀑布的气势,又以“五龙潜处”和“野云闲”渲染神秘的氛围。雨后初晴的“暂收雷电”与溪水的“一水间”,形成鲜明对比,动静相宜。最后,诗人通过“浮槎”和“晓日浸东山”的意象,以及“如看画”、“游人不欲还”的感叹,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留连忘返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梦幻般的龙潭之中。

应物

宣宗大中间江南诗僧。曾居九华山。与罗邺有过往。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宋史·艺文志三》收其著《九华山记》2卷、《九华山旧录》1卷,皆已逸。《全唐诗》收诗2首。 ► 2篇诗文

应物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