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权上人兼东谅虚白讲师

· 袁华
释书经律论,中分大小乘。 繇汉历唐宋,翻译卷帙增。 微义浩河沙,究竟谅未曾。 权师未识面,闻誉如云腾。 兹登雨花堂,闻妙心源澄。 庭眠惠远鹅,臂驾支遁鹰。 天池九万里,扶摇自此升。 为言虚白翁,归休理寒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óu):从,由。
  • :经过。
  • (zhì):书套,这里指书的数量。
  • 浩河沙:比喻数量极多,无法计算。
  • 究竟:最终,到底。
  • 权师:指权上人。
  • 雨花堂:寺庙中的一个堂名。
  • 闻妙心源澄:听到深奥的道理,内心变得清澈。
  • 惠远鹅:指佛教中的故事,惠远法师养的鹅能听懂佛法。
  • 臂驾支遁鹰:比喻高飞远翔,支遁是古代著名的道士,以养鹰著称。
  • 天池:神话中的池名,这里比喻极高的境界。
  • 扶摇:盘旋而上,比喻升迁或事业的发展。
  • 虚白翁:指虚白讲师。
  • 归休:归隐休息。
  • 寒镫:寒冷的灯火,这里指清苦的修行生活。

翻译

佛教的书籍分为经、律、论,其中又细分为大乘和小乘。这些经典从汉朝历经唐宋,翻译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深奥的意义如同浩瀚的河沙,最终我们或许并未完全领悟。权上人我虽未曾谋面,但他的名声如同云腾般响亮。这次我登上雨花堂,听闻深奥的佛法,内心变得清澈。庭院中仿佛有惠远法师的鹅在听法,我的手臂仿佛驾着支遁的鹰,准备飞向天池九万里的高空,从此扶摇直上。我告诉虚白讲师,是时候归隐休息,整理那寒冷的灯火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佛教经典的崇敬和对高僧的敬仰。诗中通过对佛教经典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奥和浩瀚,同时表达了对权上人名声的敬仰。后文通过比喻和想象,描绘了听闻佛法后的心灵净化和高远的志向,最后以对虚白讲师的劝慰作结,体现了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