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社图

· 徐庸
典午山河将欲晚,为米折腰贤士懒。 伤哉侍中□富贵,□□蔑如事闲散。 先生晋代名臣孙,遥遥华冑为清门。 虽官彭泽绾印绶,岂若栗里娱琴尊。 归去来辞写胸臆,便买兰舟寻旧宅。 五株绿柳摇春光,三径黄花艳秋色。 鸣鸡吠犬开柴扉,林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典午:指晋朝。典,掌管;午,十二生肖中马的代表,因晋朝皇帝姓司马,故以“典午”代指晋朝。
  • 为米折腰:指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屈服于权贵。
  • 侍中:古代官职名,为皇帝近臣,负责侍从皇帝,参与机要。
  • 蔑如:轻视,不以为然。
  • 华冑:显赫的家族后代。
  • 清门:清高的门第。
  • 绾印绶:指担任官职,绾,系;印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 栗里: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 琴尊:琴与酒,泛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 兰舟:对船的美称。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柴扉:简陋的门。

翻译

晋朝的山河即将迎来黄昏,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向权贵低头,贤士们感到厌倦。可悲的是,那些侍中虽然富贵,却轻视闲散的生活。先生是晋代名臣的后代,家族显赫,门第清高。虽然曾担任彭泽的官职,系着官印和丝带,但怎能比得上在栗里享受琴酒之乐呢?归去来辞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于是买了兰舟寻找旧宅。五株绿柳在春光中摇曳,三径的黄花在秋色中艳丽。鸡鸣狗吠,柴扉敞开,林中风声悠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陶渊明在晋朝末年,面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选择辞官归隐,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景。诗中通过对陶渊明家族背景、官职经历以及归隐生活的对比,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世俗的超越。最后几句以田园风光为背景,表达了陶渊明归隐后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其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