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庵诗

· 徐庸
越来溪上艾荆榛,隐居辑得庵居新。 宜堂间构但求淡,不饰不雕惟任真。 养真孰谓足傲世,藏脩固知能远尘。 诗书长慕上古圣,踪迹拟学先天民。 景幽正比颜子乐,道在任教原宪贫。 汗樽杯饮得所□,大羹玄酒求其淳。 稀音至味娱乐岁,纸帐竹床留好春。 披星亦有赤藤杖,裹雪讵无乌角巾。 姚黄魏紫何曾种,黑秬□粇堪食用。 云子子佃客输□,月团时喜山僧送。 腥唇熊掌奚谁嗜,笋脯菜根聊自奉。 兴同浮蚁久忘情,心与盟鸥频积梦。 小篆蝇头字八分,断纹焦尾琴三弄。 一披一玩下青藜,再鼓再弹来白凤。 唐虞时世幸遭际,陶柳诗文称歌诵。 清风从此迈古今,海内纷纷竟难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澹庵:淡泊的隐居之所。
  • 艾荆榛:艾草和荆棘,指荒芜之地。
  • 藏脩:隐藏修养。
  • 原宪:古代贤人,以清贫著称。
  • 汗樽杯饮:指简朴的饮酒方式。
  • 大羹玄酒:指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汤和酒,比喻简朴的饮食。
  • 云子子佃客:云子,指稻米;子佃客,指农民。
  • 月团:指圆形的茶饼。
  • 腥唇熊掌:指珍贵的食物。
  • 笋脯菜根:指简单的食物。
  • 浮蚁:指酒面上的泡沫,比喻酒。
  • 盟鸥:指与鸥鸟为盟,比喻隐居生活。
  • 断纹焦尾琴:指古琴,因其有断纹和焦尾而得名。
  • 青藜:指拐杖。
  • 白凤: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雅的音乐。
  • 唐虞时世:指古代的太平盛世。
  • 陶柳诗文:指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文。

翻译

在越来溪畔,艾草与荆棘丛生之地,我隐居于此,新建了一座简朴的庵居。这里不求华丽装饰,不雕不琢,只求真实自然。我在这里修养身心,虽不足以傲视世俗,但足以远离尘嚣。我向往古代圣人的诗书,希望能追随他们的足迹。我享受着与颜回相似的宁静乐趣,虽然生活简朴如原宪,但我的道义所在,使我不在乎贫困。我用简朴的方式饮酒,追求的是古代祭祀时的那种淳朴。我在这里享受着稀有的音乐和美味,纸帐竹床保留着美好的春光。我有时披星戴月,手持赤藤杖,头戴乌角巾,不种姚黄魏紫的花卉,只种黑秬稻米,足以食用。农民送来稻米,山僧时常送来茶饼。我不嗜好珍贵的食物,只满足于简单的笋脯和菜根。我与酒为伴,与鸥鸟为盟,常常梦见它们。我用小篆书写蝇头小字,弹奏着断纹焦尾的古琴。我一边欣赏着青藜杖,一边弹奏着白凤般的音乐。我庆幸生活在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文被人们歌颂。清风从此传遍古今,海内的人们都难以共享这种清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越来溪畔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圣贤的敬仰。诗中通过对庵居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真实自然的追求。同时,通过对饮食、娱乐、书写和音乐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