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瑞画竹为陈体方

· 徐庸
古时张旭善草书,草书名重人难如。 不攻草书攻墨竹,有孙今向虞山居。 醉吟先生醉乡客,清风两腋生衣□。 溪藤求写作便面,形影半弯堪捲舒。 白云孤飞洒苍雪,墨汁忽吐金蟾除。 相灵何处报琴瑟,九疑一望连郊墟。 琅玕不碎铁如意,翡翠却胜红芙蕖。 秋声彷佛动毫末,风吹仙梦游华胥。 先生爱我旧莫逆,珍重示我过茅庐。 蔷薇露香为沐手,老眼披玩尘消除。 □飙满座惬清兴,抵用金杯浮玉蛆。 纷纷花草空自媚,此君敬慕心长虚。 愿留高枝款栖凤,莫取长竿供钓鱼。 人生踪迹类萍水,日月安可延居诸。 平生共保岁寒节,白发满头情有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尤以草书著称。
  • 虞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这里指张廷瑞的居住地。
  • 醉吟先生:指陈体方,诗中的主人公。
  • 溪藤:指用溪边藤条制作的纸。
  • 便面:古代用来遮面的扇子。
  •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铁如意:铁制的如意,象征坚固。
  • 翡翠:翠绿色的宝石,这里比喻竹子的颜色。
  • 红芙蕖:红色的荷花。
  • 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这里指梦境。
  • 茅庐:简陋的房屋,指作者的住所。
  • 蔷薇露:用蔷薇花制成的香水。
  • 沐手:洗手,表示尊敬。
  • □飙:此处缺字,可能是指风。
  • 玉蛆:酒中的渣滓,这里指酒。
  • 萍水:浮萍随水漂流,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 岁寒节:比喻坚定的友谊或节操。

翻译

古时候张旭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声大到人们难以企及。但张廷瑞不学草书,而是专注于画墨竹,他的孙子现在居住在虞山。

陈体方是一位喜欢在醉乡中吟咏的客人,他的清风似乎能从腋下生出,吹拂着衣襟。他用溪边的藤条纸求我为他作画,画中半圆形的扇面可以随意展开和收起。

画中的白云孤飞,洒下苍白的雪花,墨汁突然吐出,金蟾也消失了。相灵(可能是指画中的神灵)不知何处去报琴瑟之音,九疑山一望无际,连绵不断。

画中的竹子坚硬如玉,不碎于铁如意,翠绿胜过红荷花。秋天的声音仿佛在画中竹叶的毫末间动听,风吹过,让人梦游华胥国。

陈体方先生爱我,我们是旧时的莫逆之交,他珍重地将这幅画展示给我,超过了我简陋的茅庐。我用蔷薇露洗手,以示尊敬,老眼欣赏这幅画,尘世的烦恼都消除了。

风满座,惬意地享受清新的兴致,足以用金杯盛酒,酒中的渣滓像玉蛆一样。世间花草虽美,但空有其表,我对这位君子敬慕不已,心中常怀谦逊。

愿留下高枝供凤凰栖息,不要取长竿去钓鱼。人生如浮萍,漂泊不定,日月不可延留。我们共同保持着岁寒时节的节操,白发满头,情谊依旧深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廷瑞画竹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白云孤飞洒苍雪”、“琅玕不碎铁如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竹子的坚韧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陈体方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漂泊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艺术和友情的独特追求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