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宸(zǐ chén):古代帝王的宫殿,这里指朝廷。
- 党庠遂序:古代的学校,这里指官方的教育机构。
- 法成均:指教育法规和制度。
- 运筹廊庙:在朝廷中策划国家大事。
- 熊虎:比喻勇猛的将领或官员。
- 奋迹丘园:在民间或基层努力工作,取得成就。
- 凤麟:比喻杰出的人才。
- 七步词章:形容文才出众,能即兴作诗。
- 一门孝义:指家族中人人都遵守孝道和义理。
- 老弥醇:随着年龄增长,品德越发醇厚。
- 清朝偃武崇文化:指清朝停止战争,推崇文化教育。
-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儒学或儒生。
翻译
春天朝廷颁布了明诏,官方的教育机构遵循着完善的教育法规。在朝廷中策划国家大事的都是勇猛的将领或官员,而在民间或基层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就的则是杰出的人才。年少时文才出众,家族中人人都遵守孝道和义理,随着年龄增长,品德越发醇厚。清朝停止了战争,推崇文化教育,这才相信儒学不会误人子弟。
赏析
这首诗是袁华对秦仲方被任命为崇明儒学训导的送别之作。诗中,袁华赞扬了秦仲方的才华和品德,以及清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通过对比朝廷中的将领和民间的人才,袁华强调了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最后,他表达了对儒学价值的肯定,认为儒学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教育和文化的热爱与推崇。